left top
footer

     

    第一节 炭疽


    网友笑熬浆糊收集

        炭疽是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。猪炭疽多为咽喉型,在咽喉部显著肿胀。炭疽的病原体是炭疽。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大杆菌,在体内的细菌,能在菌体周围形成很厚的荚膜;在体外,能在菌体中央形成芽孢,它是唯一有致病性的需氧芽孢杆菌。芽孢具有很强的抵抗力,在土壤中能存活数十年,在皮毛和水中能存活4-5年。煮沸需15-25分钟才能杀死芽孢。消毒药物中以碘溶液、过氧乙酸、高锰酸钾及漂白粉对芽孢的杀死力较强,所以临床上常用20%漂白粉、0.1%碘溶液、0.5%过氧乙酸作为消毒剂。


    一、诊断要点
     
    猪炭疽的症状和病变只有参考意义,需要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。


        (一)流行特点
    各种家畜及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,猪的易感性较低。病畜的排泄物及尸体污染的土壤中,长期存在着炭疽芽孢,当猪吃入含大量炭疽芽孢的食物(如被炭疽污染的骨粉等)或吃了感染炭疽的动物尸体时,即可感染发病。本病多发生于夏季,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。


        (二)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
    潜伏期一般为2-6天。根据侵害部位分以下几型:
    1.咽喉型  主要侵害咽喉及胸部淋巴结。开始咽喉部显著肿胀,渐次蔓延至头、颈,甚至胸下与前肢内侧。体温升高,呼吸困难,精神沉郁,不吃食,咳嗽,呕吐。一般在胸部水肿出现后24小时内死亡。主要病变为颌下、咽后、颈前淋巴结呈出血性淋巴结炎,病变部呈粉红色至深红色,病健部分界限明显,淋巴结周围有浆液性或浆液出血性浸润。转为慢性时,呈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变化,病灶切面致密,发硬发脆,呈一致的砖红色,并有散在坏死灶。
    2.肠型  主要侵害肠粘膜及其附近的淋巴结。临床表现为不食,呕吐,血痢,体温升高,最后死亡。主要病变为肠管呈暗红色,肿胀,有时有坏死或溃疡,肠系膜淋巴结潮红肿胀。
    3.败血型  病猪体温升高,不吃食,行动摇摆,呼吸困难,全身痉挛,嘶叫,可视粘膜蓝紫,1-2天内死亡。病理剖检时,血液凝固不良,天然孔出血,血液呈黑红色的煤焦油样,咽喉、颈部、胸前部的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,各脏器出血明显,实质器官变性,脾脏肿大,呈黑红色。
    炭疽病畜一般不做病理解剖检查,防止尸体内的炭疽杆菌暴露在空气中形成炭疽芽孢,变成永久的疫源地。


        (三)实验室检查
        先从耳尖采血涂片染色镜检。有必要时,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,从尸体左侧最后一条肋骨后缘,切开腹壁,采取小块脾脏涂片染色镜检,然后用浸透碘酊的棉花纱布把切口填满。对咽喉部肿胀的病例,可用煮沸消毒的注射器穿刺病变部,抽取病料,涂片染色镜检。采完病料后,用具应立即煮沸消毒。染色方法可用姬姆萨染色法或瑞氏染色法,也可用碱性美蓝染色液染色,镜检时应多看一些视野,若发现具有荚膜的,单个、成双或成短链的粗大杆菌,即可确诊。也可进行环状沉淀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图1  病料抹片,可见成链的大杆菌、周围有明显荚膜(瑞氏染色)


    二、类症鉴别
     
        咽喉部肿胀的炭疽病例与最急性猪肺疫相似,但最急性猪肺疫有明显的急性肺水肿症状,口鼻流泡沫样分泌物,呼吸特别困难,从肿胀部抽取病料涂片,用碱性美蓝染色液染色镜检,可见到两端浓染的巴氏杆菌。


    三、防治措施
     
        (一)治疗  临床上确诊后再行治疗时,已经太晚,难以收到预期效果,所以第一个病例都会死亡。从第二个病例起,应尽早隔离治疗,用青霉素40万-100万单位静脉注射,每日3-4次,连续5天,可以收到一定效果。如有抗炭疽血清同时应用,效果更佳。此外,氯霉素和土霉素等也有较好的疗效。


        (二)预防  炭疽是一种烈性传染病,不仅危害家畜,也威胁人类健康。因此,平时应加强对猪炭疽的屠宰检验。发生本病后,要封锁疫点,病死猪和被污染的垫料等一律烧毁,被污染的水泥地用20%漂白粉或0.1%碘溶液等消毒。若为土地,则应铲除表土15厘米,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均需更换,猪场内未发病猪和猪场周围的猪一律用炭疽芽孢苗注射。无毒炭疽孢苗,每只猪皮下注射0.5毫升;第二号炭疽芽孢苗,每只猪皮下注射1毫升。最后1只病猪死亡或治愈后15天,再未发现新病猪时,经彻底消毒后可以解除封锁。

    养猪信息网 版权所有 2007-2008 粤ICP备05043825号 技术支持: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